碳中和,很少像苹果公司这么急的。
苹果要在2030年完成全供应链碳中和。为了做到这一点,苹果2017年立誓在产品中100%使用回收材料,建立所谓的“闭环供应链”。不久前,苹果又给自己加码,公布了电池金属的“闭环”时间:到2025年,苹果产品的电池要使用100%的回收钴金属。发布消息时,蒂姆·库克在社交媒体上说到:“我们的团队每天都在推进产品创新,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需要向地球索取任何材料。”
库克虽然嘴上说“我们的团队”,但实际上,正如苹果的供应链依赖中国的制造业,苹果的“闭环”大业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中国的供应商来共同完成。苹果和它的中国再生材料供应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谁在向苹果供应再生材料?
本文中讲的“再生材料”“循环材料”“回收材料”“闭环供应链”指的都是同一件事,即把废弃工业品中的材料回收,用于新产品的生产。在苹果的碳中和大计中,使用再生材料的优势在于避免了生产原生材料的碳排放。比如根据苹果在《环境进展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再生铝由于免去了电解冶炼的环节,其碳足迹是原生铝的1/40。
苹果重点关注的回收材料有14种,包括铝、钴、铜、玻璃、金、锂、塑料、稀土、钢、钽、锡、钨、锌、纸。这里面技术含量高、有故事可讲的,大概是铝、钴、锂、稀土这几种。这些回收业务已经能够撑起A股上市公司。
2022年12月,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新新材”)借壳上市。这是一家位于山东、从事高附加值铝合金加工业务的企业。创新新材在最近发布的年报中,爆料了公司与苹果合作开发再生铝材料的事。
电子产品使用的铝合金材料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可能有老果粉还记得,早期的苹果产品(比如6代之前的iPhone)曾经因为信号差、褪色、在地铁上被挤弯等问题而受到诟病。为了保持产品铝制外壳坚固、有韧性、不影响信号、外表美观,苹果多年来对铝材料多次改进迭代。
有了“闭环供应链”的目标之后,苹果必须用回收铝来实现上述性能。2017年起,苹果找到创新新材,开始就电子产品用铝的保级回收展开合作研发。创新新材也在2018年起加入了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列。
与苹果的合作对创新新材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研发活动是国内高端铝材自主研发、实现国产化的一个缩影。自从与苹果的合作时起,公司在3C用再生铝材技术上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地位。据创新新材的相关披露,创新新材从其他铝加工企业那里获得铝废料,通过一系列的回收工艺实现铝的保级乃至提级利用。下游直接是富士康、立讯精密等组装企业。创新新材包揽了苹果的铝材料供应商、铝合金技术方案供应商、以及铝构件的加工商三重角色。
当然,创新新材只是苹果的多家铝供应商之一。苹果的铝供应商还包括福蓉科技、金桥铝业、可成科技、穗高科技(后两家为台企),以及日本的UACJ等等。其中可成科技和UACJ都在江苏建有工厂。和更下游的模组供应商一样,铝供应商之间既有分别生产不同苹果产品、不同构件的分工关系,也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
以上是苹果的再生铝供应商的简要情况。在再生钴和再生稀土方面,苹果在产业上的话语权更低一些。比较在中国的新能源材料领域,再生钴和再生稀土不算是新鲜事了。
钴和稀土都是稀有的金属。2022年全世界的原钴产量只有19万吨。而制造三元锂电池的正极需要钴。据估算一辆特斯拉Model 3需要用多达4.5kg钴。而稀土是制造磁铁的必要材料,在新能源车的电机、风力发电的风机上,都有大量的应用。由于钴和稀土的稀缺性和高价值,中国市场中相关的回收产业起步较早。
与造车和风机行业相比,苹果的钴和稀土用量很少,并且也不具备特别的技术含量。所以苹果只要搭个便车就可以了。苹果在2022年《环境进展报告》中坦承,公司完全使用再生钴和再生稀土的障碍,主要是“监管障碍”和“可获得性与渠道”——换句话说,就是不存在技术问题,只是供应链还没理顺。
从苹果公布出来的冶炼与精炼供应商列表(2022年)中可以看到,苹果的23家钴供应商,中国企业或地址在中国的企业占20家,其中包含上市公司华友钴业、腾远钴业、格林美等,并且有相当部分都有钴回收业务的布局。比利时的供应商优美科(Umicore),也是一家以金属回收闻名的跨国矿企。
至于再生稀土,根据A股的再生稀土龙头华宏科技的披露,2022年一整年苹果从华宏科技那里获得了600吨的再生稀土氧化物,相当于公司年产能的12%。而至于2023年有没有续约,华宏科技一直守口如瓶。考虑到近期国内外的再生稀土产能都在积极扩张,苹果或许有了更多样的选择。
总之,正如财联社在采访相关业内人士后得出的结论,苹果使用再生稀土的举措“从实际的稀土用量来看,此举噱头的成分居多”。苹果在产品中使用再生稀土、再生钴(以及再生钨),其实主要是从中国已经相对成熟的循环经济中,分走了一小杯羹而已。
苹果对中国循环经济有没有贡献?
所以,苹果对中国的循环经济有什么贡献吗?抑或它只是个搭便车的?我们可以从苹果和中国供应商各自的角度看。
苹果的角度。苹果的绿色投资举措是相当透明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在做什么。2016年以来,苹果一共分3次发行了共47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成为美国发绿债的总金额最高的企业。这些绿债的用途简单明了,就是用来减少碳排放的。
根据苹果4月份最新的披露,最近一批将近22亿美元的绿债中,公司已经花出去了7亿多。其中83.46%投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基建上,8.09%投到了“低碳设计与工程”上,其他的类目见下图。
所以大部分的钱都投在了新能源基建上。苹果在中国也建设了多个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厂,以向供应商提供清洁电力。一位关注新能源的金融从业者告诉虎嗅,投资新能源基建可以更好地保证投资回报,它不像纯粹投资社会责任、或者投资生态保护的项目那样不追求财务收益。新能源基建可以靠发电在一二十年内回本。这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苹果更热衷在新能源上花钱。
不过本文关心的是循环经济,属于图表中“低碳设计与工程”的部分。这部分钱近两年的总投资额是5718万美元,又分成4种去向: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碳足迹核算、循环材料、低碳材料。也就是说,苹果近两年对循环材料的投资,只占这5718万美元中的一部分。这和新能源基建的5.89亿美元投入相比,只是个小零头。
至于苹果的循环经济投入对供应商的影响,我们需要来到供应商的角度看。
与模组供应商不同的是,材料供应商对苹果的依赖度普遍较小。还拿供应铝壳的创新新材为例。创新新材2022年的总营收686.82亿,而手机铝壳所属的铝型材业务的营收只有29.84亿,占总营收的4.3%。再加上公司还为奔驰、大众等车企制造车用铝型材,并且为除了苹果之外的PC、电视品牌供应铝型材,苹果为创新新材带来的收入,应该只占总营收的很少一部分。铝加工企业中对苹果依赖较重的,是专注3C产品铝构件的福蓉科技,前五大客户贡献了72.46%的销售额,其中前两大客户是三星和苹果。
对于创新新材,苹果的价值在于前沿的研发和高质量发展的想象力。虽然比较大宗铝合金棒、板、带、箔、线缆材给公司带来的营收多,但毛利率很薄,只有2%-4%。而型材业务的毛利率超过20%。以苹果订单为代表的新能源车、3C领域的型材需求,使企业能与新经济接轨,并且在研发步调上紧跟新经济发展。在2018年之后,创新新材还承担了苹果多个新产品所需的铝合金材料研发。
创新新材能为苹果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是产品减碳。这一方面是由再生铝业务实现的。2022年公司的再生铝用量约69万吨,在420万吨的总产量中已经是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公司还规划了205万吨的再生铝新产能。另外,据创新新材的年报介绍,公司是全球铝加工行业率先实现全流程碳足迹跟踪的企业之一,并且开始在云南设厂,用云南的水电来生产绿色铝材。
大概正是因为这些低碳业务布局,使得创新新材有底气在2022年新加入了苹果的供应商“清洁能源计划”。加入这个计划,等于向苹果承诺在2030年之前仅使用清洁能源生产苹果的产品。
苹果开启这个计划,为的就是2030年全面碳中和。截至2022年3月,“清洁能源计划”一共有213家供应商加入——“这占到苹果供应商列表的70%以上”,苹果方面称。
苹果表示,在这些供应商中有68家是中国企业。但根据虎嗅ESG的不完全统计,加入“清洁能源计划”并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的供应商,可能超过了170家。这些企业同样需要用中国国内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来实现部分或全部的苹果产品供应。
很多加入苹果“清洁供应商计划”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如闻泰科技、蓝思科技、歌尔股份这些市值超500亿的大企业,以及嘉泰股份、精研科技等小市值的上市公司,虽然自己的碳中和账本还远没有算清楚,甚至还没有开始算,但是给苹果的零碳“样板间”已经先搭起来了。
总之,苹果和中国供应商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有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苹果凭借其链主地位和绿色转型威望,得以在中国经济的清洁能源转型中御风而行。然而在循环经济赛道上,苹果不仅投入更小,而且除了铝之外的其他金属,苹果的话语权也十分有限。
电池金属,苹果说了不算
让苹果最不具备话语权的领域,就属中国的锂电池回收了。虽然这次苹果宣布将在三年内全部使用再生钴,看起来雄心勃勃,但实际上苹果在这件事上没有太多领导力可言。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专注锂物质流研究的博士生孙鑫告诉虎嗅,中国的锂电池回收产业是全球唯一跑出一些规模效应的。自从中国最早一批电动车从2015年问世之后,如今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和电动车消费市场。故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应该都是锂电池回收的最大市场。而欧、美、日等地区,报废的动力电池还暂时支撑不起当地企业展开规模化回收产业。
电池中的金属,主要是锂、钴、镍,其回收的技术并不复杂;决定回收效益的主要是金属的市场价格,以及企业获取废旧电池的成本。目前国内早已经实现了钴和镍回收的经济效益,但是锂回收就受到了锂价的极大约束。“按照现在的测算,锂价需要在10万/吨以上才可以实现盈利。锂价经过2022年以来的大起大落之后,又回到了没有效益的平衡点上了,”孙鑫介绍说。此外,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再生锂由于纯度不够,无法同级复用在锂电池里。这一点也十分致命。所以不论在中国的回收行业中,还是在苹果的对外发布里,都还找不到关于再生锂的实质性表态。
站在苹果的立场上,公司承诺在2025年做到电池中100%使用再生钴,其基本保障来自于对以中国为主的锂电池回收市场的一个稳定预期;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其他发达市场的产能会逐渐跟上。而苹果对“中国回收”的依赖,其逻辑与公司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类似,需要靠中国的大规模、低成本的工业,去控制产品的成本。
“锂电池回收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事,企业不会单纯因为社会责任去做,”孙鑫总结说。
结语
所以是苹果公司和它的中国材料供应商之间,是谁在依赖谁呢?
行文至此,这个问题已经显得有点肤浅了。与其硬要说清楚一个依赖关系,不如说,各方如果能各取所需,这个买卖就算值得。
在美国制造业转向“友岸外包”、以及中国劳动力红利消退的压力下,苹果及其供应商也在把一部分产线搬到印度和东南亚去。然而中国的循环材料和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让跨国企业又多了一些理由,在短中期时间里把制造业重心留在中国。当然,印度和东南亚等“友岸外包”的目的地也在推进新能源的投资,但改变局面还需要更久的时间。据彭博社的研究,苹果可能需要8年时间把仅仅10%的苹果产能移出中国。
苹果公司在碳中和的问题上再次展示出了供应链管理技术的传统艺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苹果在中国不断推进的循环经济中,组织起了其中最高质量的部分。一边严控质量和成本,一边推进2030年碳中和的目标。
从ESG的专业视角看,苹果的这一系列举措,为供应链碳中和提供了一个范本。平心而论,苹果对供应链绿色转型的投资额并不算什么天文数字,其中大部分还沉淀成了新能源资产。但这一套碳中和计划目前看来是有效的。中国的企业也能够借机精进自己的绿色技术——正如我们在创新新材的例子上看到的。
如今,苹果七成以上的供应商都已经把碳中和的账给链主算明白了——单单这一项,就是碳足迹核算方面的胜利。剩下的工作,主要就是冲冲冲了。
(特别鸣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郝瀚和博士生孙鑫对本文的支持。)
作者:袁加息,头图来自:视觉中国,观点代表个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