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New Scientist网站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培养80000个实验白鼠的脑细胞,成功组装出了一台可识别光和电模式的活体计算机。
科学家首先培育了约80000个重新编程的小鼠干细胞,并将它们放置在电极网格的光纤之间,在保证了细胞活力的前提下,研究人员反复通过十种不同的电脉冲刺激来训练这个脑计算机,并在30分钟后记录下神经元发出的信号。
这台“生物计算机”展现的性能如何?根据实验的结果看,最初它的F1值(一种用来界定神经网络识别效率的数值,介于0到1之间)仅仅不到0.6,这是因为神经元会产生不可控的随机电信号。
但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混合化学物质和电脉冲的方法,使用之后能够明显降低随机电信号出现,而它的F1值也提高到了0.98,这就表示这台生物计算机对电信号的识别效率已经非常高。
当然,目前这项技术仅仅处于实验阶段,距离进一步的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科学家们会把注意力放到“生物计算机”上的原因在于,细胞和硅元件的分工协作能够减少训练传统神经网络时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进而提升效率。
NewScientist网站的报告指出,目前这台生物计算机还不能与传统计算机搭建的神经网络相比,但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方向,后续团队将致力于构建规模更大的活体计算机形式。
而这也不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老鼠的细胞构建机器了。同样是在今年,科研杂志《Science Robotics》上就曾刊登过一篇科研论文,其中介绍了一种结合生物细胞与3D打印技术的微型机器人。
但这次科学家的方向是将小鼠的肌肉细胞结合到零件和电子芯片中,试图研发一种结合了生物和机械特征的“机械人”,而这种全新的设备将会对环境中的热量、化学物质更加敏感。
不过,这些生物机械虽然都有理想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研发的初期,想实现类似科幻电影中的画面,还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作者:出木杉,观点代表个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承诺。
Comments(1)
It’s perfect ttime too make some plams ffor the
futture and iit iss tije tto be happy. I have read thyis post aand if I
could I wanht to suggest youu few interesting things orr suggestions.
Maybe yoou can write next articles referrimg to tis article.
I wish too rwad even more things abou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