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后,重新认识鸿蒙

四年前,首届华为开发者大会举办。

余承东走上讲台时的表情略显凝重,彼时,华为刚刚受到美国的制裁,消费者业务遭遇巨大挑战。但谁也没有想到,站在场中的余承东抛出了一个直接影响到全球操作系统格局的消息:鸿蒙。

鸿蒙诞生之初,震撼与谣言并起。很多人并不相信华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款操作系统的开发,因而认为鸿蒙只是安卓的套壳,华为只是在做一次疯狂的概念营销。

四年后,第四届华为开发者大会顺利闭幕。

此时,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设备数已破3.2亿,生态设备数已破2.5亿,开发者更突破了200万。如果此时再有人质疑鸿蒙是不是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统,质疑鸿蒙能不能成功,那一定会被人当做是科技界的门外汉。

鸿蒙四年,经历了什么?

鸿蒙不是回应制裁的手段

也许,大众对鸿蒙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从美国宣布制裁华为到鸿蒙亮相,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

但要聊到“鸿蒙经历了什么”这个命题,要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因为早在2015年,鸿蒙就已经在华为内部酝酿。

众所周知,华为除了是手机产业的龙头,更是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常常以5~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超长期为标的,所以华为经常要做更长远的布局。

作为5G技术的领导者,华为很早就看到了5G的重要性,更看到了在5G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5G可以让互联网长时期承载更多不同的终端,让那些本来与网络无关的一般设备,也有机会连接到网络。未来,任何设备都可以连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乃至传统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新能力。华为很清楚地看到万物互联的未来,同时纳入华为考虑的还有中国软件领域的无根之痛。

彼时,中国互联网浪潮的热度正高,但在华为内部看来,看似繁盛的软件行业只是建立在安卓和iOS地基上的表面繁荣。中国的软件行业要想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就必须要有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则给了华为这样一个机会。

在这样的前提下,华为在2015年决定研发鸿蒙,面向万物互联时代布局下一个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到了2019年,他们对卡脖子更有着切肤之痛,所以他们更想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各行各业通力合作,构建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可控的数字根基。

从本质上看,鸿蒙从来不是华为为了应对制裁而抛出的手段,而是华为面向未来的超长远布局。

面向万物互联的数字底座

最初,当质疑者老是在纠结于鸿蒙是不是套皮安卓之时,余承东在鸿蒙推出的第一天就已经说过:“鸿蒙是首个分布式架构的终端操作系统,让同一个帐户下的多种终端,能够实现硬件能力跨终端之间调用。”

在华为的发布会里,用户第一次看到鸿蒙的手机、平板、PC等设备互联互通(上图),感到非常酷炫。但当时很多人仍然在质疑:这不就是iOS的连续互通吗?可是,在手机、平板、PC等智能设备上互联互通,仅仅是鸿蒙能力的其中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很小一部分。

事实上,鸿蒙从诞生之初就与iOS和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完全不同。

无论是iOS,还是安卓,都是面向智能手机时代推出的操作系统。虽然iOS和安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搭载至其他智能终端,并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流转,但是却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而鸿蒙依托分布式能力和原子化服务的能力,不仅可以搭载至更多的智能终端——不仅连接电子设备,甚至还可以应用到众多的家电产品上,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信息的无缝流转,乃至能力共享。

不久前,华为刚刚发布了鸿蒙3,在鸿蒙3下,手机只需要靠近平板电脑,不需要其他任何操作,电脑就可以接入手机的无线网络,甚至获得手机的通讯能力——不插SIM卡也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

目前,鸿蒙3已经支持多达12款设备接入超级终端,不同终端之间可以组合不同的服务,为用户带来全新且强大的跨设备组合体验。

再次认识鸿蒙

据华为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搭载鸿蒙的华为设备数已经突破3.2亿,鸿蒙持续成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操作系统,但它却始终隐藏着一个不稳定因素——生态。

做系统易,做生态难,这是行业共识。更麻烦的是,中国的开发者最初只会扎堆在手机和电脑设备,很少针对其它设备开发应用。与此同时,传统产业最初也只懂行业领域的技术,缺乏对软件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积累。因此,华为需要在一个完全空白的万物互联生态上,由零开始为鸿蒙打好地基。

这四年来,华为一步一个脚印地为鸿蒙建构万物互联的生态。

随着2019年,鸿蒙正式面世之后,华为在2020年就面向智能硬件生态伙伴,发布全新品牌和开放平台“鸿蒙智联”,推动伙伴合作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然后在2021年,华为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等多种终端上,全面搭载鸿蒙,终于实现同一套系统能力,适配多种终端。

2022年,在华为持续的努力下,搭载鸿蒙的华为设备已达3.2亿,开发者人数逾200万人,累计贡献超50000个原子化服务,HMS Core开放25030个API,近4万款应用,跟随华为的步伐走向全球市场。

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提出了鸿蒙生态应用开发三大理念,并基于声明式开发体系升级了从设计、开发、测试、到上架全流程的工具,发布了鸿蒙开发套件。这意味着鸿蒙的发展不仅有理念,还有实现路径,有完整的工具链支持,在自有坚实的根基上构建应用与服务等上层建筑。鸿蒙开发套件将作为万物互联时代鸿蒙生态的加速器,助力开发者快速加入鸿蒙应用生态建设。

与此同时,开源鸿蒙还在更大范围内对中国的千行百业进行持续赋能,目前开源鸿蒙已衍生23个行业发行版,深度融入教育、交通、工业等多个行业进行赋能,提升工作效能,并与他们共同探索全新的业务边界。

此外,在码云平台上,开源鸿蒙是活跃度最高、目前代码贡献人数最多的开源操作系统,持续参与的开发者人数超过 4700人;如果以衡量开源项目影响力的指标 Gitee 计算,目前鸿蒙更是排名第一。可见,鸿蒙已经获得开源社群的鼎力支持,愿意为万物互联持续贡献代码和各种能力。

鸿蒙依托领先的分布式技术和原子化服务能力,也在持续吸引着国内的软件巨头加入到鸿蒙生态的共建当中。

以国内社交网络巨头新浪微博为例,他们在两年前已经开始与华为合作,加入鸿蒙的生态。新浪移动CEO王巍在华为开发者大会里表示:“鸿蒙的原子化服务和鸿蒙应用也可以共同享用同一个代码。这样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就像搭建积木一样,可分、可合,大幅降低了工作量。”

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表示:“四年来,华为披星戴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是全球开发者和我们一起,见证了鸿蒙生态的成长。现如今,我们已经拥有超过200万开发者伙伴,3.2亿鸿蒙设备。未来,华为希望邀请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鸿蒙世界。”

关键在于未来性

为什么鸿蒙生态能在四年之内,就获得如此快速的成长?

个中关键,在于万物互联未来性。

毕竟在四年前,那还是智能手机还是风光无限的时代,中国的开发者依旧沉醉于“移动设备吞噬一切”(Mobile is eating the world)的美梦当中,继续扎推手机应用开发。但在四年后,智能手机业已饱和,开发者陆续意识到手机不再是一切,软件的未来将属于包括智能汽车、智能家居、XR等万物互联的领域。

可见,一个生态的存亡,除了它是否足够庞大,还要看未来能否有开发者愿意持续支持。因此,华为在强化鸿蒙的万物互联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育有生力量,协助中国开发者转型到万物互联生态。

华为在全国多个知名院校提供鸿蒙以及万物互联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覆盖了包括清华大学等 80 所高校,95 个项目,1万多名学生。华为也不惜工本,用奖金激励与鸿蒙相关的创新。他们推出了3.2 亿美元的“耀星激励计划”,扶持开发者出海,推动 4 万款走向全球市场。

与此同时,华为为鸿蒙打造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为生态开发者提供更广阔、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持续吸引人才加入鸿蒙生态;例如发布HarmonyOS职业认证,为鸿蒙生态开发者、企业工程师、院校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为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鸿蒙推出至今,生态开发者已超600万,持续快速增长。

万物互联的时代

在四年前,很多人认识鸿蒙,仍然只觉得它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

但在四年后我们再次认识鸿蒙,我们看到了万物互联世界的无限可能。

毕竟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手机操作系统将不再是开发者的未来,万物联网才是。也因为如此,Google才在2018年开发了Fuchsia这个面对万物联网的操作系统,Amazon推动智能物流、特斯拉要搞Robotaxi、苹果不断开发多种可穿戴产品。

如果大家仍然觉得鸿蒙不外如是,如果大家仍然觉得未来不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仅仅是没有看清科技产业的大趋势而已。

作者:五方,观点代表个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承诺。

Like (2)
Previous 2022年11月14日 10:12
Next 2022年11月14日 12:42

您可能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