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140亿元,又一家独角兽要凉了?

每日优鲜的故事,更是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缩影。

这已经不知道是每日优鲜第几次“被倒闭”了。

7月28日下午,一组关于“每日优鲜宣布就地解散”的聊天记录在网上疯传,随之曝光的还有一段疑似内部线上会议的录音。一时间,“每日优鲜黄了”的消息被迅速顶上热搜,公司股价也因此剧烈震荡,28日美股盘前暴跌超过40%。

带着好奇,我将那段长达15分钟的录音从头到尾听了一遍,结果发现录音里全程未提到“解散”或者“倒闭”的字眼,只是宣布“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截止到7月28日”,至于具体裁员比例并未可知。

随后,每日优鲜也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从录音和官方声明来看,“倒闭”传闻有待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每日优鲜依托于前置仓模式的极速达业务确已全面关停。

作为前置仓模式的首创玩家,每日优鲜曾凭借该创新模式获得一众资本的青睐与加持,投资方数量超过20家,累计融资金额近140亿元。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正式登陆纳斯达克,IPO市值高达32亿美元。然而上市即巅峰,随后公司便不断传出业务收缩、裁员、拖欠供应商货款等传闻,股价也一路跌跌不休。截至7月28日收盘,每日优鲜每股仅为0.135美元,总市值3186万美元,距巅峰时蒸发超99%。

每日优鲜的故事,不只是一家独角兽的落败,更是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缩影。过去几年,从呆萝卜、吉及鲜到同程生活、十荟团,已有多家生鲜电商黯然离场,而剩下的玩家也还在亏损的泥淖里苦苦挣扎。

烧光140亿,埋了20家VC/PE?

每日优鲜的式微早有端倪。

今年3月,就曾有供应商爆料每日优鲜拖欠货款;6月,公司又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532.95万元。

另据《财经十一人》此前报道,每日优鲜曾在三天内接连关闭杭州、青岛、深圳等9城业务,其站点仅剩北京、上海、廊坊、天津四城,其中廊坊仅一个前置仓点位。

公司业务线的收缩必然伴随着人员的裁撤。有知情人士在脉脉上透露,早在今年5月,每日优鲜就曾进行过一次大幅度裁员。“当时一个月裁员了两波,被裁的员工签了赔偿协议,说是6月30日发补偿金,结果连通知都没有就不发了,200多人到劳动局去仲裁。”

据界面新闻报道,截至目前每日优鲜仍有员工6、7月份的工资未发放,社保与公积金也存在断缴情况。

更有员工爆料称,每日优鲜曾以空气治理为由,让所有员工居家办公,7月28日直接召开线上会议,通知全体员工原地解散,删除员工的内部沟通软件飞书以及相关账号。

放眼当下,互联网公司为了降本增效,裁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大多数公司还是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像每日优鲜这般“画风粗暴”,仍不免让人唏嘘,更何况这还是一家顶着“生鲜电商第一股”光环,曾经风光无二的行业龙头。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被誉为前置仓模式的“鼻祖”,作为生鲜行业的新物种,公司成立之初便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14年12月,每日优鲜宣布获得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元璟资本和光信资本。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曾斌曾如此描述该轮融资的经过:“当时甚至PPT都没来得及做,整个投资10天就全部谈妥。”

此后的7年里,每日优鲜又以平均1年1轮的节奏先后获得了9轮融资,累计金额近140亿人民币,投资方更是超过了20家。

在资本的加持下,每日优鲜成立不到3年时间就登上了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2019年11月,公司估值就已达到200亿人民币(约合30亿美元)。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正式登陆纳斯达克,IPO市值为32亿美元。然而上市即巅峰,随后公司股价跌跌不休,截至7月28日收盘,公司市值仅剩3186万美元,距巅峰时已蒸发99%。

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的上市公司会收到退市警告。6月2日,每日优鲜获得了纳斯达克发出的警示通知函。

每日优鲜的倒下,受伤的除了创始人和员工,还有背后的风投们。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股东里,老虎基金仍持有7799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2.58%;连投5轮的腾讯还持有5558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9%。

股东撤退早有动作。早在去年11月,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就已辞去每日优鲜董事会职务。另据每日优鲜招股书显示,青岛国资原计划在半年内按F轮融资的价格追加10亿元投资,但最终放弃认购权利。此外,今年6月1日,公司某老股东也以市价9折的价格一次性抛售了1473万股普通股,割肉离场。

更危急的是公司现金流的枯竭。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仅剩下21.72亿元,但其流动负债高达32.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中旬,每日优鲜曾在官网上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将获得后者的2亿元股权投资。然而通过此次曝光的录音可知,这笔来自“煤老板”的投资至今尚未交付。

拿不到“救命钱”,每日优鲜采取的措施是——推翻创业以来的商业模式,断臂求生。

每日优鲜变“昨日优鲜”

7月28日,每日优鲜在App上宣布取消“30分钟极速达”,改为最快次日送达。

需要注意的是,与极速达依托于前置仓模式不同,每日优鲜的次日达业务使用的是快递配送,主要以京东快递为主。也就是说,公司此次业务调整,等于彻底放弃了前置仓业务。但问题是,前置仓模式正是每日优鲜赖以起家的根本,也是资本们当初争相投资的原因,为何会直接砍掉自己的核心业务呢?

答案大概只有一个——盈利。

每日优鲜一直饱受亏损困扰。根据财报,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亏损分别为22.98亿元、30.96亿元、16.5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为9.74亿元。根据预披露数据,公司去年全年净亏损预计在37.37亿元至37.67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每日优鲜过去4年累计亏损约为108亿元。

而低毛利、高成本的前置仓模式,正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所谓前置仓配货,就是通过产地直采,在辐射小区用户较多的地方建立一个小型的仓储中心进行配送。一般来讲,前置仓都建立在小区居民较多而人流量较少的地区,能够辐射周围三公里的社区居民,从而在半小时内完成配送服务。

该模式的优点是降低损耗,提升配送效率,但缺点也很明显。前置仓属于重资产模式,每一个前置仓就相当于一个小型门店,虽然平台提供配送到家服务,不需要将仓库建在客流量大的黄金地段,节省了租赁成本,但从固定成本构成来看,无论是仓储、房租,还是水电、耗材,都与传统门店无异。

根据财报,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15.77亿元和16.18亿元,占总净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4.94%、30.54%、25.72%和28.77%。同期,公司的毛利率却不足20%。也就是说,公司的毛利连履约成本都覆盖不了。

另一方面,前置仓模式没有流量入口,平台不得不通过地推以及补贴的形式吸引顾客,无形中也增加了获客成本。如今砍掉核心业务,断臂止血,或许正是每日优鲜的“最后一搏”。

生鲜电商集体“哑火”,烧钱补贴的模式行不通了

深陷窘境的不止每日优鲜。

另一前置仓玩家叮咚买菜也一直被巨额亏损所困扰。财报显示,2019年到2021年,叮咚买菜已累计亏损高达114.8亿元,2022年一季度又亏了4.77亿元。不久前,叮咚买菜还被传出从宣城、滁州、珠海、中山、天津等多城市撤出的消息。

前不久,盒马鲜生也被曝出正在寻求以约 6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资金,该数字远低于今年年初提出的100亿美元估值。

再将目光放远,除了前置仓选手,生鲜电商的另一业态——社区团购,同样也是一片萧条景象。

早在2021年7月7日,“老三团”之一的同程生活母公司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申请破产。

7月26日,另一社区团购创业公司食享会的武汉总部被曝人去楼空,此前多名高管离职,小程序和官网已经打不开。

2022年3月,十荟团被曝全国城市的所有业务均已关停,公司正式进入善后阶段。

除此之外,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京东旗下的惊喜拼拼也不断传出收缩业务的消息。

目前,社区团购赛道的玩家已经不多,仅剩下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及兴盛优选几家。 

当外界总结社区团购企业失败的原因时,也同样将症结指向了“烧钱补贴”和盈利难上。

在市场上行、互联网红利还未消失殆尽时,创业者尚可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快速增长的规模拿到融资;但如今市场回归冷静,投资人的口袋也不富裕时,一切似乎又回归到了对于商业本质的探索——企业能否实现盈利。

前不久,我朋友圈有投资人曾调侃:“今年做到不亏钱有盈利的公司,就是好公司,把人裁掉一半,利润还能提升的,是更好的公司。”

若按此标准评判生鲜电商行业,大概没跑出真正的“好公司”。

作者:王满华,头图:IT小熊,观点代表个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承诺。

Like (0)
Previous 2022年7月31日 08:12
Next 2022年7月31日 09:25

您可能也感兴趣: